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巴陵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质量 年度报告(2021年)

  • 发布时间:2021-11-24
  • 发布者: 本站
  • 来源: 原创
  • 阅读量:

一、学校情况
1.学校概况 
岳阳市巴陵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1998年8月,学校占地80余亩,生均达150平方米。另有篮球场、排球场等。总投资800多万元,现有30名教职工,350名在校生,10个班级。开设了、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商务、航空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5个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200多万元。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数字化智能校园初步建成。
学校以“德以修身,技以立业”为校训,以“文明、和谐、诚信、进取”为校风,以“敬业、爱生、严谨、求实”为教风、以“明理、乐学、崇技、创新”为学风。把专业技能作为办学的生命线,把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治学的根本。学校先后获得岳阳市“先进民办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学校”等荣誉。
2. 学生情况
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岳阳地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0人,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质量的提高,社会声誉的提升。学校自2016年开始招生规模稳定,学生巩固率在95%以上,各项指标与上一年度相比略有增长。
2020年学校进行了专业优化调整,新增了,电子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无人机操作三个专业。
3.教师队伍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把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当做学校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阳光招聘、对外引进、社会聘请、挂职实践、科研促学、技能兴教”等方式扩大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养。同时还引进“勤实践、懂理论、强竞赛”的优秀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开展实训教学,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体数据见下表:


        岳阳市新青年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规模与结构统计表

岳阳市新青年职业技术学校,岳阳软件与信息服务,计算机应用招生

4.设施设备
学校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已有1个微机室,2个篮球场场,1栋综合实训楼,1栋教学楼,7栋学生宿舍楼,1栋食堂,3个多媒体教室。后续还将建造一座产教融合实训大楼。
实训室建设:学校现有实训场室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0万元。
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建设:2021年,学校继续建设信息化设施,新增固定资产总值60万元。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
学校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目标,秉承着“办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建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服务立校,质量兴校,技能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理想,有目标,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的比例逐年提高。
经测试统计,文化课合格率95%、专业技能合格率97%、体质实际达标率为91.48%、毕业率98.98%。
2.在校体验
采用学生代表座谈和发放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综合调查评估,经统计,学生对理论学习满意度为96%,专业学习满意度为95.2%,实习实训满意度为97.8%,生活满意度92%、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6.78%等,同比均略有提升。
学校各个学部、学生处、团委、后勤等各部门,对教学楼、宿舍、食
堂、工场等场所进行了校园文化布置。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校园文化满意度进行评估。经统计,各师生对校园文化满意度均在95%以上,师生对学校社团活动满意度为94%。
学校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重视安全教育和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消除安全隐患创建平安校园。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经统计,学生对学校安全综合满意度为96.7%。
3.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中职国家免学费资助政策,严格学生学籍管理,做到申领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人数真实准确,杜绝出现虚报学生人数冒领国家助学金的现象。全校学生享受中职国家免学费资助。全部落实到位。持续关注并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全部免学费贫困生及时发放。
了解和掌握学生家庭实际状况,持续关注并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召开班主任会议,根据中职国家助学金文件落实贫困生政策。要求全校班主任家访,掌握第一手实情,确定资助对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建立贫困生库。每年春节前,学校组织全校教师深入全市各乡镇对困难学生家庭进行慰问,了解和掌握学生家庭实际状况,帮助解决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精准扶贫。

4.就业质量
2021年6月毕业生中,学生双证率100%,一次性就业率99.6%,比2020年有所增加;对口就业率为89.15%,升入高等教育比例25%以上。学校已初步形成学生“求职有道,升学有门”的良好局面。
从专业分类看,对口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计算机平面设计,对口就业率高达98.36%;文化艺术类对口就业率最低。从毕业生数量看,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多。同时,随着网络经济的普及,利用淘宝微商等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有所增加。2021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平均起薪2400元/月,超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毕业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
5.职业发展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升学+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就业需要和再发展的需要出发,以选择性中职课改为契机,以师徒结对、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为教学手段,以师生技能竞赛、师生创业创新大赛和“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等能力。同时还十分重视职业指导与职业道德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好地施展职业技能。
学校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教学的主方向,把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突出“教练结合、提升技能”这一教学环节。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课程设置优化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采用“以赛促训”的实训教学手段,切实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在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学校充分利用选择性课改的契机,采用符合中职特色的教学手段,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创设情境,把课堂教学变成了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场所,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评价上,也采用“过程+考核”,“学生+团队+老师”这样的多方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实训。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文,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努力将每一名学生培养成为能升学、能就业,同时具有现代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
实施“一年级厚基础,二年级强技能,三年级优出口”的培养模式,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落实“文化+技能、就业+升学、长训+短训、毕业证+技能证”的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全面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和迁移能力,学校一是开展“双百双千”工程,加强校企合作;二是注重技能实训,推行双证融通;三是重视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教育活动,具备完善的创业创新等竞赛制度。四是企业参与学生评价。
学校积极打造 “第二课堂”,打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体系,学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专门开设创业课程和培训讲座、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外,学校也会请一些行业企业的成功人士,向学生介绍他们创业的过程、体会,为学生走创业道路树立信心。同时教师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创业知识、创业技术,指导学生掌握企业创办与经营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2020年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市级以上获奖3人次。
三、质量保障措施
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面向本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无人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软件信息和服务、电子商务等专业。
依据专业调研结果和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能力,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制度,能根据产业、职业和岗位需求,鼓励教师根据产业、职业和岗位需求,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努力将本地特色和技能大赛的成果融入校本教材。
2. 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职业教育应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的要求,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按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足、开齐、开好思政、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课程。针对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点,改革学科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公共基础课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
立足学校实际,结合省市课程改革要求,推行“高一分类、高二分层、高三分流”的选择机制,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各自各时段学习实际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学制和选择升学或是就业。优化“核心课程”和“自选课程”两大选择性课程体系。选择性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组成,“核心课程模块”由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自选课程模块”分“限定选修”和“自由选修”两种。对文化课设置了“基础必修”、“职业选修”和“拓展选修”三个模块。充分挖掘学校教师优势,利用合作企业技术力量,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积极打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包括素质提升类、专业拓展类、生活技能类、综合实践类及通识性课程等。
学校坚持遵循职业教育人才的成长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托,坚持“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研学、顶岗实习等多个途径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完善“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实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为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撑。
实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2021年数字化智能校园进一步完善,通过购买、引进、自制等途径,不断完善数字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系统。教师都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学校所有机房都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选用的教材全部是国家规定,教育部推荐和浙江省省编教材;文化基础课使用统编教材;政治理论课使用教育部指定教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用省编教材(专业新课改教材)或国家规划教材。

3. 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制定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起教师培训制度,设立专项资金,确保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学校教师培训体现“校本、职校”特色:坚持以“专家引领、校长指导、骨干辅导”为总体培训思路。开展课堂即培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抬头率”为培训目标,培训重点突出、培训形式多样,贴近教师需要。举办教学基本功竞赛,每年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展示专业部教学工作过程管理、执行教学规范、坚持内涵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增强自我诊断自主发展能力,加强交流学习,
 
向全校师生展示教学成果,通过活动,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每周开展公开课教学,在活动中展示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操作能力。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2021年下半年,选派了1名教师参加国培,8位专业课老师参加省级双师型,专业教学能力培训;10位文化课老师参加市级90学时的集中培训;6位班主任参加了骨干班主任培训。同时,2021年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了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教师育人途径培训,信息化教学培训,组织全体班主任参加了班主任培训,组织全体高三教师参加了高职考培训。我们着力倡导“以赛促教”,组织教职工参加教学大比武、技能竞赛、微课制作比赛、写作比赛、朗诵比赛等形式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定期举行校本培训,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的策略,静心组织,严格考核,针对年轻教师进行“课堂实战”等培训,旨在提升教师专业教育教学能力;针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开展能强化其专业知识,引导他们向钻研方向发展。用比赛的形式推动技能的发展。“课内比教学”全员参与,学校通过各级公开课、专业示范课、优质课评比、教师技能大赛等形式,请行业专家来校指导,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021年学校的 “青蓝工程”继续强化,10组新老教师互相结对,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学科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开展了“新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老教师从教学态度、教学设计、课堂掌控、重难点突破、教学效果等方面逐一点评指导,计划在一年内打基础——练功底——获提升——求发展。对新教师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教学技巧,站稳讲台,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下发了教师下企业锻炼的专门文件,鼓励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以专业建设为载体、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组建有企业能工巧匠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联合教学团队,引进、转化企业的生产项目,将企业生产案例、工艺案例引入专业教学,提升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工程性。每年对企业锻炼的教师进行检查,到校汇报下企业锻炼的成效。
4. 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教师队伍建设量化考核细则》,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管理上,学校能严格落实教师钉钉考勤、教师请销假、教师出国审批等工作,通过教务处和督导办协作完成教师课堂常规工作,与教师签订不参加有偿家教、规范网络行为等承诺书,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通过“目标定位、班子讨论、中层献策、教师参与、科室拟定、通过落实”五个流程规划学校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量化考核细则》、《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教师考勤制度》等30项制度。通过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深入落实各项制度的实施情况,通过中层干部会议、党员学习、教代会,不断修订完善制度。
教学管理体现职教特色。制定了包括《职业中专中职选择性课改方案》、《学分制实施细则》、《师生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大赛奖励施行方案》、《校本教材开发制度》等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倡导师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鼓励师生“教材开发、自我规划”。
 
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为主体的5种教学模式。广大教师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意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办法,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同时,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办法,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学校制定了《先进教研组考核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等, 实行学生评教,召开师生教学座谈评议会。
德育管理“三园”化。学校积极营造平安校园、清洁校园、书香校园的校园文化,加强德育管理,建立教师值日、值夜、值周制度,学校采用军事化寄宿制管理,聘请退役军人参与学生管理。各专业部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小班化教学试点;探索和实施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教学改革,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特长学生发展机制、卓越学生成长机制。充分利用教学实训基地的设备和各专业的名师,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
做到“全程、全员”育人,建立学生值周、学生会、校卫队自主管理制度,全员学生参与。制定班主任工作考核、学生操行评定、德育导师、结合校园社团、校园活动,引导每名学生“学有所长、才有所展、学有所乐、技有所施”。
财务管理科学化。学校严格落实上级及本校财务制度,对学校资金使用做到“科学预算、规范报销、合理采购、平衡收支”,确保资金实际使用按预算执行。学校成立校产管理委员会,配备专业人员,严格校产采购、验收、入库、保管、赔偿等有关手续,落实财产管理责任制,建立学校资产账册,实行“学校——科室——班级——个人”四级责任管理,并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确保财务管理科学。
后勤管理服务化。学校建立了由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总务主任具体抓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有关后勤管理制度,以此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抓手。实行了购物、领物、收费登记制度,实物台帐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准确无误地收取开学初的各种费用,每学期结束时及时做好各种帐务核算,结清代办费。同时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点、核实工作。学校严格执行《食堂管理员工作职责》、《食品卫生检查制度》等管理制度,强化后勤员工的服务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杜绝食品中毒等类安全事故。还注重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教育,定期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及时兑现奖惩措施。总务处定期召集食堂工作人员(含锅炉操作员)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一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规,及时通报媒体报道的食物中毒等事件,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安全管理精细化。学校建立全程、全员管理制度,层层签订落实安全责任制,以“上下合力、亮点创新、幸福平安”为安全管理目标,做到“三重点三务实”,重法制安全教育、重学生自治管理、重心理健康教育,务实门卫监控检查、务实安全预防教育、务实日常常规工作,把包括食堂卫生、意外伤害、法制教育等方面的风险与危机通过报告会、黑板报、广播、司法教师进课堂等形式灌输到学生心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计划,纳入学校目标考核、领导政绩考评。实施过程中有计划、有方案、有部署,对各专业部、处室和班主任、生活老师有阶段性检查、有考核。考核结果与开展文明双创活动紧密结合。
信息化管理网络化。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所有教师均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需求,学校努力探索“互联网+教学”,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选课”,“互联网+评价”,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定期发表学校信息,实时更新动态,实现校园信息共享便利化,有效保持家校互动,真正成为学校、家长、社会三方的信息枢纽,给学校咨询办事提供便利。并积极建立智慧校园,对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进行全程、全员智能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现校务电子化办公。

5.德育工作情况
根据中职学生特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定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实行德育学分制,在所有班级每周开设两节德育课,每周一节班会课。学校努力实践普法教育进课堂,聘请县司法局人员为教师,进课堂定期上法制课。同时学校严格常规管理,以“7S”管理、学生军训、课间跑操等工作为抓手,强化学生养成教育。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文明风采活动。学校倡导“幸福育才”的理念,提出以学会做人为核心,营造幸福校园文化。道德经典、健康歌曲、文明之风进校园。学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背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举行校园红歌会,庆祝中国成立70周年汇报演出,“砥砺奋进七十载,共筑复兴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展现新时代职教人坚守初心,弘扬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奉献社会的高尚品质。创新学生管理机制,提高德育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施行“德育学分制”。加强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效引导和规范在校学生思想和行为。德育实践周活动,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带着主人翁的态度来参与到学校的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学生处和校团委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育人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德育为先导,以学校教学工作为轴心,通过创建“青春在成长中闪光”、“文明礼仪伴我行”等特色项目,把包括十佳歌手、校园电影、红歌大赛、早诵晚唱在内的30多个校园活动汇总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开展“举团旗、唱团歌、戴团徽、重温入团誓词”团日活动、以“诵读文化经典,共建书香校园”为主题全校诵读比赛、筹办“跳出健康,跳出快乐”跳长绳比赛,充分利用学生军训、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等重大活动,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进取氛围和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不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多彩,学校开展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教育,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开展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各种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涵盖了学生健康成长、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各方面工作。
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处、团委领导下,举办业余党校、团校,组织学生会参与校园管理。开发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把广大学生凝聚在一起,带领学生共同进步。建设幸福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班级管理。要求各班级开展“三个一”教育,通过细化要求,逐项训练,逐个突破,让每个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完善人格,提高文明素养。班级日常管理分解为“宿舍、学风、纪律、卫生、出勤及三操”五项考核指标,期末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评比,主要根据该班累计分数确定,有力地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
6.党建情况 
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支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和学校改革发展、育人的中心和基本任务,坚持围绕工作抓党建,加强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支部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组织开展半年度党员先锋指数考评。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开展党支部基本制度执行情况自查活动,发动广大党员查找党支部在“三会一课”、 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等基本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漏洞,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着力解决个别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不深不实问题。县级机关党组织要积极深入社区开展“契约化”党建和认领“微心愿”等工作。
原原本本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开展党员党性“自检”活动,发动广大党员自查自纠在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方面的差距,自觉对表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担当作为、知行合一。
进一步贯彻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对标对表找差距、全力以赴抓落实,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重点任务结合起来,与完成本单位本支部全年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干事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推动仙居高质量绿色发展走在前列。
组织全体党员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身边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深刻剖析根源,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真正做到公正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意识扎根于党员干部心中。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现代学徒制为依托,施行“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拓展与企业深度合作。由企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企业师傅以“师带徒”的形式开展岗位职业指导,形成“岗学对接、校企双师”的人才培养路径。让学生实现从知识技能到岗位能力的跨越,完成由学生到岗位熟练从业人员。
2019年上半年与湖南千牛无人机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启校企混合所有制办学新模式。为我校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真正落实和发挥企业在职教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在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出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实施“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由原来企业向学校下订单变为企业直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把招生与招工结合起来,教学与生产结合起来,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并且强调“课堂与车间一体,生产与学习合一”,使学生“全员、全部、全程”参与生产性实训成为可能,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功能,推动职业学校的跨越发展。
同时,学校开展订单培养,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来校以专业选修课、专题讲座等方式为在校生上课,安排学校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安排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   
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要求,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教职成[2018]4号)、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成立校长任组长的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职业中专实习生管理制度》《职业中专实习工作应急预案》《职业中专实习指导教师制度》等规章制度。确保实习生每天顶岗实习不超过8小时,确保学生不被安排到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学校与所有企业直接签订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协议,要求所有企业给实习生买保险,中间不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对实习生进行上岗培训,学习相关制度,介绍相关企业文化。安排实习班班主任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工作生活动态。
五、社会服务与贡献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用人单位满意为目标,以项目创建为抓手,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秉持客户思维理念,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做精做强、办出特色。高度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评价,紧密联系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企业单位的用人标准,通过“顶岗实习”、“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就业能力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雇主满意度达90%以上。
2.社会服务
根据社会需求,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开设了电工、茶艺、美食烹饪、家政服务、养老护理、育婴师、网店经营、计算机操作等培训专业,项目多、内容实,时间、方式灵活,取得实效,深受欢迎。与市就业处等部门合作,开展创业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企事业单位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取得明显成效。
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与交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学校名师工作室主动协助企业进行科技攻关,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与经济效益。学校还成立了技术咨询工作小组,设立咨询热线,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
六、举办者履责
1.经费保障
学校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盱眙县的财务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权限、流程,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好项目资金,政策性经费、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经费能及时到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2.政策措施
学校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积极出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政策和制度。
学校有较强的办学自主权,由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各项工作,定期召开校务会议、教职工周前会、学部教师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坚持校务公开和民主决策,学校的重大决定必须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表决通过,使得各项办学行为合乎规范,学校无违法违纪行为,社会影响良好。
根据办学规模变化,劳动和教育行政部门来校进行教师编制调研,,有效落实教师编制政策。学校实行全员聘任,实施绩效管理,聘任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升、晋级挂钩。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根据教干、教师和工勤不同的特点,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受到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出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政策和制度。《职业中专学部制实施方案》、《职业中专中职选择性课改方案》、《职业中专师生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大赛奖励施行方法》等都是近几年学校新出台的制度,兼具实效与创新性。
七、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进,交通不便是办学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是少数老师存在安于现状的保守思想,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缺乏竞争和忧患意识,缺乏创新思维和开拓能力,缺乏竞争和忧患意识,缺少提升自身技能专业水平的自觉性。
三是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质量、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和提升。
四是课程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优化,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升学人数不断增加,但本科率不高,高职考总体成绩还不尽人意。
2.改进措施
首先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遵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职业教育政策,进一步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发展、优质发展。
二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争取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不断引进高学历、高技能新教师,尤其是专业课和实训课教师;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积极构建一支教育理念新、业务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名优教师培养,发挥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使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育模式被更多的企业认同与支持,成为一种通用的合作教育模式。
第四不断完善修订人才培养规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从业能力、专业技能的教育,培养受企业欢迎个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高职考教学研究,修订高职考奖励条例,提升高职考整体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校全体教师将始终坚持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办社会欢迎职业教育,建人民满意职业学校”的使命,精诚团结、顾全大局;悉心教学,关爱学生;精益求精,乐于奉献,尽心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坚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校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2021年12月

手机网站

0730-8965188

手机网站